图片
图片
作者 :儒风君 · 樱桃
《三国志》说:“福来有由,祸来有渐。”
意思是指,福气和灾祸都不是凭空而降。
曾国藩被誉为“千古第一完人”,晚年时他曾告诫家人:
这3件事,最折福,千万别做!
1
行事刻薄
“刻薄则福易薄也。”——曾国藩
早年间,曾国藩行事刻薄,常以自我为中心,搞得别人下不来台。
别人稍有错误,他便指责教训不停,少了宽容,失了胸襟。
曾国藩有个叫陈升的仆人,和他闹了些矛盾。
曾国藩二话不说就解雇了陈升,甚至写了一首诗讽刺人家。
陈升也受不了这种主家,经常拖延工钱,行事还如此刻薄,于是卷起铺盖,去另一个官员家做事了。
好友陈岱云劝曾国藩:“患太刻薄,须步步留心。”
曾国藩则在家书中反思:“视童仆如旅人,刻薄寡恩,漠然无情,则童仆将视主如逆旅矣。”
意思是说,我把下属看成是路人,刻薄无情,那下属自然也将我看成路人。
道理很简单,你刻薄,别人自然不会忠心于你,你不为别人着想,别人也不会为你着想。
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,始终在检讨反省自己,纠正自己的毛病。
到后来,哪怕左宗棠攻击中伤,他在给左宗棠准备西征军饷时,不仅足额准时,还派遣自己的得力部将前去协助。
他的所作所为,使两人化干戈为玉帛, 北京铂年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也让他得到了更多人的信服和敬佩。
曾国藩在给两个儿子的遗嘱中说:“善莫大于恕。”
一个人最大的善良,就是懂得宽恕别人。
少一点刻薄,多一份宽容,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。
图片
2
说话随意
“词华太盛者福浅。”——曾国藩
曾国藩年轻时也有许多毛病。
尤其是平时说话,有时高己卑人、逞能显摆,有时肆意谩骂、口不择言。
当年,曾国藩进士及第,春风得意,在给父亲过寿时,对前来祝寿的至交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。
引得郑小珊心中反感,口出“慢言”,曾国藩随之破口大骂,对方当场拂袖而去。
业务展示 sans-serif;">经人劝诫后,曾国藩十分懊悔,主动登门致歉,在日记中深刻反省。
此后他时时告诫自己:“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”,还立下重誓:“如再妄语,明神殛之!”
逞一时口舌之快,言语不当,很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,甚至招致灾祸。
他还告诫家人“立身以不妄语为本”,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,还有什么福分可言呢?
若不如此,曾国藩也不可能脱胎换骨,从一庸人变成“天地之完人”。
《道德经》中也说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”
多言妄语,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,还不如慎言少语,留住福气。
图片
3
独享名利
“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。”——曾国藩
正所谓,利不可独,谋不可众,有谁独占名利,无异于引火烧身。
不仅会成为众矢之的,引来他人的怨恨,还会把路越走越窄。
项羽对部下嘘寒问暖,让他们吃好喝好,却不愿放权,吝啬封赏。
以至于韩信、范增、陈平等人都投奔了刘邦,最后楚霸王一败涂地,自刎乌江。
有人说,曾国藩的成功秘诀在于:“自己成功,也让别人成功;自己发达,也让别人发达。”
曾国藩曾经举荐提拔三品官员47人,官至督抚者33人。
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彭玉麟等晚清栋梁之才,更是“国之重臣,悉出曾门矣!”
抱着这种胸怀为人处世,做什么事都有人帮,遭再什么难都有人扶。
《菜根谭》说:“利人是利己的根基。”
不独享名利,是一种气度,更是一种格局。
眼界宽了,胸襟广了,格局大了,福气自然也就来了。
儒风君说:
《左传》有言:“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”
一个人有没有福气,其实源于他自身。
行事宽厚,说话谨慎,胸怀大度,福气自然越来越深。
说到底,你的人品,就是你的福气。
文末点个“在看”,儒风君好喜欢!图片